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
(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是芜湖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让城市发展回归到人本价值,是芜湖建设人民城市的根本追求。
我们推出“六个维度看芜湖”系列报道,从温度、速度、气度、厚度、精度、广度等视角,带您走进我们的城市,换个角度认识芜湖的魅力所在。现予以综合刊发。
本文大概
10382字
阅读需要
20分钟
Warmth
(一)温度篇
六个维度看芜湖
每个忙碌于柴米油盐的芜湖人,都是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每到中午,72岁的环卫工人张为成总会利用扫完地后的休息时间,走进中江书房。在那里,他安静自在地阅读各种书籍。全市45座建成已使用的城市书房,构成了“张为成们”寻常日子里的诗意生活。
暖阳下的幼儿园宽敞明亮,孩子们或是玩耍嬉闹,或是玩着游戏器材。因为下班时间迟,每个“打工人”或多或少都遇到过“接娃难”的问题。全市幼儿园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官方带娃”让忙碌的父母没有后顾之忧。
▲“安心托幼”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
春寒料峭的晚上,年轻夫妻张伟、程娜娜在摆摊的告示上写着:“愿意主动帮助困难者解决一顿温饱,不求回报”。半年前,芜湖女店主胡金莲为肾衰竭顾客延迟打烊并免单的善举,也曾感动全网。普普通通的小城,平凡安逸的角落,藏着无数的温暖和善意。
一桩桩看似不相关的大事小事,无不指向芜湖的核心要义——人民城市。2021年8月12日,芜湖市人民城市建设推进大会吹响了建设人民城市的号角。2022年,芜湖实施“10+3”暖民心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
诚然,人民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民心所向。生活在芜湖的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被呵护。
照顾“一老一小”,这是“小事”更是“大事”。一个家庭,一老一小,两头牵挂;一个社会,养老和托育,都是民生。
去年,芜湖建成运营老年助餐点508个,服务老年人超80万人次;新增托位5457个,基本实现普惠入托费二孩减半、三孩全免,“三心工程”解决了双职工家庭无暇照顾孩子的后顾之忧。这条由“一老”和“一小”拉出的微笑曲线,正彰显出芜湖这座城市的温度。
▲2023年,全市将计划新增老年助餐点不少于161个。陈剑/摄
解决“急难愁盼”,“烦事”也能变“暖事”。去年,芜湖主城区新增停车泊位2.1万个,其中公共停车泊位4227个,实现公共单位“共享车位”、商业综合体夜间“错时停车”,并整治霸占公共停车位等行为。
同时,开展全市物业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去年金牌物业企业达到10家,居民小区物业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一点一滴的改变,让“老大难”的问题逐步解决,群众的“呼声”正不断变成“掌声”。
扮靓城市空间,“干净事”折射的是“民心事”。2022年5月,芜湖市委、市政府揭牌成立干净办,以“席地而坐”标准打造“最干净城市”。美食摊点铺设了PVC防油地垫,交通路口建成了景观式遮阳(雨)棚,公园街道里有群众自发捐赠的休闲座椅,“芜小园”和人民城市驿站让奔波的人们能够喝口水、歇歇脚……
越来越多的城市之美,绘出了市民的“会心一笑”。“最干净”不仅是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更反映出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燕子幼儿园认领包保了神山公园区域卫生清理工作。
不难发现,我们对美的追求、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在善意面前的感动,就在这一个个更美更好的公共空间里,就在这一处处抚慰平凡心的人间烟火中。如果没有温度与情怀,城市即使再大也缺乏家的温暖。
而芜湖的风范和气质,也处处体现在细节中。无数的平凡人将简单的生活过出花样,在“踮踮脚”“跳一跳”中渡过一个个难关,在彼此的温度与情怀中同心同行。
人们在城市发展中经历温情与美好,城市也能在每个人的努力中实现更大作为。
▲“芜小园•迎客园”专门设置了二代智能健身场地。陈洁/摄
这座城市承载了他们的光荣与梦想,见证了他们的笑容与泪水,一个“暖融融”“热腾腾”的人民城市正奔涌向前。
这就是芜湖,一座温暖、与你我同在的城市。
Speed
(二)速度篇
六个维度看芜湖
建设人民城市,一定要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导向。在群众是否“满意”的认定标准中,快节奏、加速度推进城市建设,第一时间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显得特别关键和重要。
“十四五”以来,随着一栋栋建筑的崛起,一座座公园的亮相,一个个小区的出新,一条条马路的打通……生活在芜湖的每位市民,都能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有企业家和网友用“肉眼可见”来形容他们所见证的“改观”,以2022年为例——
在市政府投资项目中,八里湾大桥改建工程、峨山路东延等115个项目顺利完工;数字经济产业园、徽州路快速化等101个项目按期或提前开工;芜湖长江大桥公路桥及接线工程升级改造项目等63个跨年度重点项目,按时按序按节点建设。
在交通方面,芜湖的变化尤其令人瞩目。我市实施综合交通规划,通车运营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加速构建市域快速路网体系,赤铸山路快速通道,长江路高架建成通车,城南过江隧道加快推进,开展“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行动,建设完善93条城市次支道路,着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单轨2号线穿过美丽的城市。陈剑/摄
群众关心的城市更新问题,芜湖更是下大力气、出大手笔。去年共推出城市更新十大工程,改造老旧小区125个,棚户区3300多户。为构建“十五分钟”综合生活圈,打造完整社区,2022年全市开工建设15个“宜邻中心”项目,建成增花添彩工程及50个“芜小园”口袋公园,新增绿地170万平方米,建成城市阅读空间72个。
围绕“滨江沿线、镜湖商圈、古城文化”,推进“滨江公园-雨耕山-步行街-镜湖公园-九莲塘公园-古城沿线”6.5平方公里整体更新,整合山体、水体、商业建筑和文化资源,打造“芜湖最美慢行系统”。建成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工程、智慧燃气、智慧水务,推进生命线二期工程建设。系统实施“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建成芜湖古城二期,启动古城三期建设。
▲芜湖古城夜景。陈剑/摄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近两年来城市建设速度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毕竟关于“工期拖延”的问题,一直是包括芜湖在内的许多城市的“通病”。
早在2021年芜湖启动人民城市建设浩大工程时,市委主要领导便直言不讳指出:芜湖一些城市建设工程工期长、效率低问题比较突出,群众对此诟病较多。很多问题表面上看发生在路上,实际上反映了城市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高、统筹协调能力不强,有些工期拖延的隐患甚至在决策之时就已经埋下。对于这类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强化系统思维,建立工期进展刚性约束机制,从科学论证、统筹调度、跟踪督查等多方面协同发力,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其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随着统筹、协调、调度、督查、督办工作的制度化、刚性化,芜湖城市建设速度如加满汽油的轿车一样,终于回到了应有的快节奏中。
▲绿意环绕的芜湖街景。
仅2022年,芜湖共召开人民城市建设三级调度会81次,及时有效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针对工程建设领域“工期拖延”“品质不高”“马路拉链”“前期工作推进慢”等顽疾,芜湖实施市政府投资重点项目“促开工、促完工、促进度、促前期”——“四促”攻坚活动,严格进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不断掀起大建设高潮。
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我们要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一座城市,从人行道到机动车道,从主干道到背街小巷,从马路牙到绿化带,从路边摊到广告牌,每一个部位都要精雕细刻、精耕细作、精益求精,靠细节体现用心、体现水平,让城市更整洁、更干净、更精致。市委、市政府特别注重收集群众、网友的意见建议甚至批评,要求相关部门加快研究解决,力争每个领域在一定时间段内,都能干成几件群众拍手称赞的实事、干成几件振奋人心的好事,让人民城市建设天天、月月、年年都有新进展。
▲春光下的樱花大道。
“一天也不耽误、一刻也不懈怠”。市委、市政府多次号召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保持时刻牵挂、夜不能寐的高度责任感,强化集成作战思维,统筹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养、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放开手脚抓建设、抓管理、抓落实,以“加速度”的决心和气势,把人民城市建设得更精致、更完美、更宜人!
Spirit
(三)气度篇
六个维度看芜湖
交通撑起城市骨架,被誉为兴市之器、强市之基,可以说是人民城市建设的“开路先锋”。
高速公路网化扩容,主副城区快速联通,水运航道通江达海,铁路民航辐射全国……今日之芜湖,全力打造大通道、建设大枢纽、发展大交通,彰显着“人民满意、保障有力”的城之底气,宣示着打造省域副中心、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现代化大城市的城之大气。
“以前去黄山,要么从国省道走,路程较远、路况复杂,要么选择从铜陵绕行,都要花不少时间。现在好了,能节省近一小时。”一年多前,芜黄高速公路开通运营,让不少市民游客感受深刻。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出行需要,芜湖高速公路内通外联、加速扩容,总里程突破312公里,提前完成长三角“十四五”末5公里/百平方公里目标,实现市区15分钟、县城20分钟内快速上下高速公路。
2022年,随着芜合高速改扩建建成通车,芜湖至合肥、南京、杭州方向四改八项目全线启动,芜湖再次提速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芜合高速 “四改八”建成通车。陈剑/摄
家住湾沚、工作在鸠江的陈明亮,现在习惯“踩点”驾车出门上班,到公司后还能先品尝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在他看来,主副城区半小时快速转换的目标近在咫尺。
过去一年,芜湖新增一级公路123公里,打通主城区通向四个副中心快速通道,基本实现市到县区40分钟到达。G205、G236、G347快速化全面开工,G329快速化启动前期,全市范围内“半小时”通勤圈提速建设。S334、S335、S339等高等级公路新改建稳步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中的“断头路、瓶颈路”逐一消除,“畅安舒美”的公路新形象深入人心。
青年创业者袁丽萍,在芜湖经营了几家社区百货商店。每天穿梭于城市南北,轨道交通成为她的不二选择。“高效率、低成本的单轨列车,让组团距离缩短,交通压力缓解,要素流动更快,我感觉芜湖越来越有活力。”
长达46.3公里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开通运营,让芜湖成为继合肥之后安徽第二座迈入轨道交通时代的地级市。2022年,全市轨道交通客流量2427万人次,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已达29%。同时,为期五年的芜湖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圆满收官:61.3公里公交专用道、37个公交信号优先路口、32条社区微循环公交,让市民出行体验不断升级。
▲月光下的芜湖轨道交通。唐子媛/摄
芜湖连南接北、承东启西、临江望海。进入新发展阶段,人们更加期盼地理禀赋加速转化为出行的通达和便利。要答好“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交通发展“必答题”,必须着力提升效率和品质,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2023年以来,芜湖宣州机场迎来“开门红”,实现三项核心指标“狂飙”:截至2月15日,保障运输航班1366架次,同比增长22.8%;实现旅客吞吐量10.41万人次,同比增长68.3%;实现货邮吞吐量556.7吨,同比增长511%。
民航运营,实现芜湖人在家门口坐飞机的梦想。目前,芜宣机场客运航线增至34条,航线数量跃居全省第二,形成“北联京津冀、南通珠三角、连接西部重点城市群”航线网络,同时还在全省率先开通3条低空短途运输直达航线。
▲芜湖至黄山、建德、上饶三条短途航线已开通。
蓝天振翅,江河奔流,铁脉蜿蜒。近年芜湖还有序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创建,2022年完成港口吞吐量1.35亿吨,水路货运量占全市货运总量70%以上。全市铁路里程达442.9公里,满图运行列车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仅次于合肥。其中高铁里程227.9公里,全方位接入国家高铁“八纵八横”主干网,芜湖人手握一张高铁票,无须换乘就能直达全国20多个省会城市。
历史告诉我们,城市因人聚集而生,因人驻留而兴。城市的本质在于为人提供更高效、更贴心的生活方式。能在其中自在生活的人们,自然可以产生丰富的社会生态和无穷的创造力,反哺城市发展。
“十四五”期间,围绕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目标,芜湖已明确提出,建设高等级公路扩容网化、内河水运联运增效、轨道交通联网加密、民用航空跨越升级4大工程,完成950亿元投资。
到2025年,全市将拥有高速公路约400公里,快速路约100公里,国省干线一二级公路约8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约50公里,每日高铁车次作业100对以上,交通运输综合发展水平达到长三角主要城市平均水平。
▲芜湖高铁站。郑远/摄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奋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踏步前进,让人们看到了更快、更好、更具气度的芜湖。只要我们继续锐意进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建设交通强市,就一定能为人民城市建设提供更坚强的动力、更蓬勃的朝气。
Depth
(四)厚度篇
六个维度看芜湖
人民城市的核心是“人”,一切围绕实现人民满意,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价值基准。在芜湖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中,伴随着城市能级和基础设施“节节拔高”的,是稳步拓宽的人文厚度,它最终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铭刻在人民城市建设的答卷上。
01
咫尺之间 15分钟可以触达的 “小确幸”
新春伊始,不少市民惊喜地发现位于镜湖区赭山中路的宜邻中心项目主体建筑已经封顶,这一全新业态让人充满期待。家住附近的市民李歆满怀诗意地将宜邻中心称为“家门口的小确幸”,对便捷舒适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憧憬不已。
2022年,作为芜湖人民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15个宜邻中心开工建设。
不同于传统的商业广场和沿街商铺,宜邻中心立足 “大社区、大组团”,选址位于交通便利、市政设施条件好、居住人口集中区域,功能设置坚持错位、互补、齐全原则,围绕从 “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的12项居住配套功能,构建“十五分钟”综合生活圈和“五分钟”生活圈。
▲花津桥宜邻中心效果图。
当年,芜湖顺利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成为安徽除合肥以外唯一入选城市。
随着春节后项目建设步伐加快,预计今年年底前首批6个宜邻中心可竣工投入运营。按照“统一规划、分批建设、逐步使用”原则,我市将在2025年前建设运营30个宜邻中心。
随着二期项目向江北新区、三山经开区辐射,未来,30座宜邻中心将串点成网、联络社区,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02
动静之间 感受涌动的城市活力
去年底,一连串以长江为背景、芜湖老海关为舞台的文艺比赛让芜湖在年轻人中火出了圈。
由市文旅局等部门主办的“声入人心”大学生歌手展演、“舞动江城”大学生舞蹈展演组成了好戏连台的“周末剧场”,通过网络直播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站在雄壮的长江之滨,背靠历史悠久的老海关唱歌,对我们本地大学生来说也是难得的人生体验!”来自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歌手钱立义说。
如果说滨江舞台是青春激情的绽放,那么城市书房则是人文思绪的积淀。近年来,我市以建设“15分钟阅读圈”为抓手,累计建成城市阅读空间72个,其中33个“芜湖书房”共接待读者超过160万人次。
▲芜湖书房•江湾书院。陈洁/摄
日益完善的设施背后,是一系列思绪飞扬、引人入胜的阅读活动。去年12月11日,阅芜湖·城市记忆讲坛来到江湾书院,市博物馆副馆长陈琳与读者一起在中江塔下共话“双江塔影”。以之为代表,从“两江文化”“江城美食”“城市建筑”等话题陆续开展,“城市记忆讲坛”开讲30多场次,有效丰富了书房服务内涵,提升公共阅读服务质量。
增进群众文化获得感,是人民城市建设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市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通过“旅游+美食”“+演艺”等多种新型经济业态,让特色旅游景区、景点成为热门打卡地。
与此同时,城市书房、滨江舞台等一批文旅配套设施提档升级,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动静之间”感受涌动的城市活力。
03
脚步之间 丈量出人民城市的深度与厚度
在2021年8月召开的全市人民城市建设推进大会上,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少坐车、多骑车、最好是步行去调研城市建设,深入背街小巷、商场公园、群众之中,去了解人民城市建设的短板弱项、倾听群众急难愁盼的愿望诉求。
在那之后,全市各级领导纷纷开展“行走芜湖”实地调研,坚持全程步行、边走边看、现场办公,用脚步丈量人民城市建设的深度和厚度。
▲垂直绿化扮靓街头。陈洁/摄
正是在一次次这样的行走中,一些多年未解决的“城市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功能布局不断完善、品质明显提升,城市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高——
为改变城市道路绿色多、彩色少的现状,我市实施增花添彩工程,通过新增花箱、花境改造提升绿地面积约1.12万平方米;
针对城区缺乏休憩健身驿站的现状,我市完成建设50个“芜小园”口袋公园,绿化面积27.03万平方米;
致力打造山水相间、精致繁华的核心城区,我市围绕“滨江沿线、镜湖商圈、古城文化”,推进“滨江公园-雨耕山-步行街-镜湖公园-九莲塘公园-古城沿线”6.5平方公里整体更新,整合山体、水体、商业建筑和文化资源,打造“芜湖最美慢行系统”……
▲青弋江旁的沿河路健身步道。陈剑/摄
从实施物业整治提升,到全面打造“最干净城市”三年行动;从第一座城市书房开放,到两年间阅读空间遍地开花;从雕塑公园的第一条慢跑步道,再到全市43公里健身步道、483处健身设施组成的“5-10分钟健身圈”,芜湖坚持问题导向,始终将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遵循和衡量标准,走出了一条文化气息足、便利程度高、群众反响好的人民城市建设之路,让更多“15分钟”即可触达的城市体验,丰富和叠加出人民城市的厚度。
Precision
(五)精度篇
六个维度看芜湖
天下之事,必作于细。拥有精细化管理的城市,必然在“一针一线”中饱含精巧之思、于“一走一挑”间追求尽善尽美。在增强“精度”上下功夫,在做实“里子”上出实招,群众的生活才能更有温度、更加美好。
01
芜湖的“精度”,显现在人人身边的“小确幸”中——
一台自助式终端设备,放置二代身份证读取数据并设置密码。两分钟时间,一张芜湖居民社保卡就制作完成。
▲智慧交通,一卡畅通。陈剑/摄
老人佩戴智能手环后,在手环上设置紧急呼救号码。遇到突发情况立即长按手环上的SOS键,即可拨出预先设置好的亲人号码,实现一键定位、一键呼救、一键报警。
登录“皖事通”,在指尖上预约图书馆、城市书房、大浦乡村世界等场馆景点,还能找到周边的“15分钟生活圈”,更能享受政务服务大厅一码取号、一码办事、自助查询等多项服务。
02
芜湖的“精度”,蕴藏在无处不在的“黑科技”中——
在长江芜湖段卫星遥感地图上,随意点击一个监控点位,可实时查看高清视频画面,发现非法采砂、捕鱼等行为。“天上看、地面跑、地下探”,智慧长江(芜湖)综合管理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时分析预警,采用平台卫星“通、导、遥”技术精准快速打击违法行为,时刻保护着我们的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芜湖智慧长江综合管理平台。
每到汛期,北斗预警等“黑科技”守护着家园安澜。当芜湖的水位监测站点突破历史水位时,北斗卫星监测系统会第一时间报警,并显示出险情的具体位置,便于应急调查人员及时前往现场排查。
芜湖的“黑科技”不止如此:快递配送无人机、无人驾驶保洁车已经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全国首个露天矿区无人驾驶矿车在芜湖“发车”,轨道交通列车实现了无人驾驶,“十八般”武艺的埃夫特机器人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无处不在的改变,勾勒出人们心底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03
芜湖的“精度”,交织于“云端”里“大数据”中——
由芜湖市城管局建设运营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打通了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等领域的大数据,基本实现对全市重点桥梁、重点区域地下管线的在线监测和预测预警。一旦发生管网泄漏、沼气浓度超标、桥梁结构损伤等险情,系统可以自动报警,缩短发现和处理风险的时间,为城市公共安全筑起一道“生命线”。
在芜湖市智慧城市协同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各种数据正实时更新。这些实时数据来自省市226个政府部门,可以实现“一张底图”整合数据、“一个平台”全景展示,真正做到“一屏识全局”。也就是说,靠着一支笔、一张表单记录下海量信息的时代正在逐渐远去。
▲芜湖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陈洁/摄
由中国电信与芜湖市政府联合打造的“芜湖人民城市云”,将赋能医疗、教育、企业等行业数字化转型。比如在医疗领域,可以破解医院存储空间限制、数据安全隐患、能耗大等痛点,实现“7×24”小时不间断服务,还降低运维与系统集成成本。在国家战略“东数西算”的大背景下,这朵漂浮在芜湖上空的“数字云”,正在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
一座城市如同一个健康的生命体,“聪明”的城市不会只满足于“看急诊”,更会“防未然”。比如,各类智慧数据统一接入芜湖城市大脑,构建起多部门共享的全市综合监测预警指挥系统,从根源上避免城市内涝积水等现象。
▲智慧芜湖城市大脑。
又比如,小区出入口安装了人脸识别监控系统,60岁以上老人只要出入小区,就能通过人脸识别导入相关信息。办理高龄补贴等业务时,社区工作人员直接通过这些信息进行认证,无需老人来社区报到。你想到的,芜湖都想到了;你没想到的,芜湖也提前帮你想到了。
小到一个井盖、一盏路灯、一处绿化,很多地方都考验着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那么,这样一个“没有最智慧、只有更智慧”的芜湖,你爱了吗?
Range
(六)广度篇
六个维度看芜湖
民,乃城之本。如果说城市如同一棵参天大树,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其上的一枝一叶、一花一果,与城市共存而生、相互成就。人民群众不仅是城市享有者、发展受益者,也当是城市建设者、治理参与者。
在芜湖,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设的土壤中,为她的枝繁叶茂不断输送养分。
“到底暖不暖,您来提意见”,不久前,60位面向全市各行各业招募来的“暖心达人”来到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实地走访新增的暖民心项目,请他们亲身评价暖民心项目实施情况,为今年的暖民心项目出点子提建议:
“菜市场建得很好,维护还要加把劲,保护好我们的‘烟火气’”“儿童免费涂氟是很好的民生项目啊,还要加大对暖民心行动的宣传力度,好政策就要让更多人能享受到”“能不能公共场所多规划一些停车位,停车难问题太普遍”……每一条建议都是百姓心中期待,每一个问题也便成了新一年改善民生的突破口。
01
城市是一首交响曲,需要每个市民协力弹奏。
从打响人民城市建设的“发令枪”开始,“我为建设人民城市建一言”“我心中的人民城市是怎样的”……讨论、反思热度高涨。为了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芜湖开展“您留言 我来办”系列活动,留言纷至沓来。
有出题,就要能解题,不怕“挑刺”,善纳诤言,这是芜湖该有的气度。正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建设人民城市,是我们对全市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主动回应、主动努力、主动担当。”
▲2023年是打造最干净城市工作最关键的一年。陈洁/摄
“芜湖大司马”等13名网络大V、自媒体负责人被聘请为最干净城市监督员,开门纳谏。
于是我们看到,坑洼的小路变得平整,陈年的垃圾得到清理,缺失的健身器械有了更新,街角巷尾的空白变成了与一个个“芜小园”的邂逅,老旧小区的“急难愁盼”化为了居民们欣慰的笑脸。广大市民群众的意见被听到、受重视、得采纳,人们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自觉凝聚起建设城市的合力。
02
城市是一条大河,需要汇聚八方的细流。
芜湖首创的“城市合伙人”制度,已经成了芜湖的新名片。这些“合伙人”中,有优秀的企业、高校、医院、科研院所,他们扎根芜湖、深耕芜湖,共同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能级,而芜湖也将积极支持“合伙人”们在芜湖夯实根基、做大做强、加快发展。
▲2023年是我市连续第三年在新春伊始开展“双招双引”重点项目集体调研。陈剑/摄
而芜湖的“朋友圈”还在不断扩大,走出去、请进来,“双招双引”成了每年新春“头件事”。芜湖用开放的胸襟,欢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携手并进、共同成长。
03
人民让城市变得更美好,城市必然与人民同频共振。
城市提能升级,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老年助餐点服务老年人超80万人次,“三心工程”惠及26万学生;全市物业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向物业顽疾“动手”……“10+3”暖民心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宜邻中心”项目如雨后春笋而起,“十五分钟”综合生活圈、“十五分钟”医保服务圈,“圈”出的是群众生活的便捷和舒心。遍布市县区的城市书房、阅读空间,“读”出的是书香社会的内涵与积淀。
城市拔节向上,为人民追梦圆梦提供广阔的舞台。人于城市的归属感,不仅在于一屋一饭,也在于活出人生的精彩。芜湖又一项“出圈”创举——畅聊早餐会,迄今已举办了77场,“座上宾”有上市企业高管、教授名师,也有公益达人、一线工人。来自奇瑞汽车的装调工、高级技师王学勇没想到自己不仅会和市委书记一起吃早餐,还加上了微信好友。“芜湖要做工业强市、质量强市,需要涌现更多的王学勇,需要尊重、善待、礼遇每一个王学勇!”书记的话,对王学勇来说,是莫大的鼓励,更体现了对各类人才的“高看一眼”。推出紫云英人才计划、创立惠企政策网上超市、开通人才绿色通道等等,芜湖用行动表达诚意,芜湖欢迎各类人才,芜湖更要为各类人才干事立业、实现价值创造最优的环境。
▲全国十大“最美职工”、奇瑞汽车装调工、高级技师王学勇参加了第四十八场早餐会。
共享共治共建,激发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大到城市规划,小到柴米油盐,处处有市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声音和身影。
去年,芜湖提出了公园道路座椅公益捐赠的倡议,一件小事,却吸引了“满城”热情,倡议发出十几天,便有单位和个人自愿捐赠680余把城市座椅,并且还不断有人要求参与进来。芜湖发出“志愿我先行 共建干净城”倡议书后,“中国好人”、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55家志愿服务组织(团队)纷纷响应,主动包保公园、路段,他们之中,不乏很多“新芜湖人”,但大家早已形成共识——芜湖是我家!
▲夜芜湖变身梦幻银河。肖本祥/摄
点点星光,闪亮银河。人人拥有归属认同、人人参与城市治理、人人享受发展成果,这一场城市与人民的双向奔赴,成就了更好的芜湖,让来者心动、观者心悦、居者心怡。
▍记者:张申尚 赵云涛 潘晔 陈旻 王世宁
▍编辑:安妮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