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才、技术和科技“三下沉”,“山海”提升工程让海岛居民“医”路有新惊喜

县级医院三大中心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批批“带不走”的人才逐渐成长、各院设备显著提升、海岛居民健康共富线逐步筑成……自2021年浙江省卫健委重点实施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以来,浙江山区海岛县的居民们的“医”路总能碰上新的惊喜。

提升技术 提振信心

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希望能够帮他们把水平提上去,让他们把患者留下来。”许多“山海”提升工程中的下沉专家都希望“授人以渔”。他们将技术带到了海岛,也努力为海岛培养一批“带不走”的专家。

来到浙江普陀医院(邵逸夫医院分院)的专家帮扶团队将人才、技术和科技“三下沉”,将邵逸夫医院每周三早上7点的“Grand Round”全院性学习通过视频直播与普陀医院共享,开展技术“传帮带”,并统筹运用开展讲座、三级查房、案例讨论、病历点评、技术比武等方式,对医共体人才开展梯队化、系统化、规范化培训。

浙大二院则在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浙大二院岱山分院)实行“山海飞鹰”青年医生培养机制,已有5名岱山本院医生前往浙大二院进行为期五年的进修;通过“师带徒”,30余名岱山本院医生“出师”;协助ICU提升,做到将“技术留下来”把“能力提上来”。

日前,海大伯照例前来复查。“可以说我的生命都是他给的!所以我来复查感觉就像看亲戚朋友一样,很亲切。”让海大伯如此安心的医生,是岱山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金钟。去年9月7日是海大伯无法忘记的日子,那天他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又在金钟的妙手下“活”了过来。

“那天下午3点多突然胸痛,老婆就赶紧打了120急救电话,到医院马上就开始手术了,通气后呼吸上来的第一口空气可太甜了!”据了解,经过浙大二院专家的流程优化及技术指导,“绕开病房直接推进手术室”的模式加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普及,海大伯从到达医院直至完成手术,只花了70分钟。“原来有什么大点的事情,都要去杭州的,但现在我很信任岱山医院。”海大伯说。据了解,去年下半年起,岱山医院的医生就可以独立进行PCI手术,目前已经独立救治超15例病人。

远程即时会诊

据悉,新一轮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开展以来,舟山四县(区)医共体牵头医院分别与省人民医院、浙大邵逸夫医院、浙大二院、浙江医院达成合作共建关系,对当地结对医院40个专科实行“四提升一进位”帮扶。截至2023年2月底,省级帮扶医院长期派驻专家48人,下沉专家累计门诊服务40514人次、手术1811台、下基层海岛服务338次、开展培训带教4378次,共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04项。各县(区)医共体牵头医院三大共享中心(影像、病理、检验)、三大救治中心(胸痛、卒中、创伤急救)和16个临床专科项目建设完成率100%,进一步促进了县域医疗质量和技术精准提升。

如今,在普陀医院,“黑科技”的应用让患者可在当地享受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使用可穿戴式动态心电记录仪,患者的心率监测、神经系统查体等情况就可实时传输到浙大邵逸夫医院,再通过 “5G+AR”高科技急救系统,向省级专家发起远程“云会诊”,专家通过AR设备上传的实时画面,以“第一视角”做出判断、提出诊疗建议,实现急救前移。

“5G+AR”眼镜

因地制宜 打破“鸿沟”

为海岛居民送“医”靠

海岛很美,轮渡很浪漫,但对于海岛居民来说,也意味着外出就医难。“山海”提升工程也正着眼于此,用共富方舟、岛岛救等颇具海岛特色的方式,补上了这块就医短板;共享药房与药品配送服务更免去了居民出门辗转取药的麻烦。

蚂蚁岛名副其实,在广袤的东海里像一只小小的蚂蚁,陆域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不到4000人,常住人口约2000人,以老年人口居多。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岛上居民的就医需求也从“看得上”升级到“看专家、看专科”,但若要出岛,则需坐上单程半小时左右的轮渡船,才能到达沈家门渡口。因此,出岛“进城”对不少居民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对于蚂蚁岛居民的就医新气象,在岛上工作40多年的老院长陆国平深有体会。“最早只有老三样,听诊器体温计血压仪,后来逐渐有了X光、心电图等设备,现在除了CT机,其他检查我们岛上就能做。”最让陆国平欣喜的是,通过“5G+AR”技术,岛上的居民在卫生院就能看上省城的大专家。

蚂蚁岛卫生院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诊室里,71岁的岛民林中苏(化名)正在卫生院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浙江普陀医院(邵逸夫医院普陀分院)医生及浙大邵逸夫医院医生的三方远程会诊。10余分钟的会诊,让近日因血压控制不稳的林中苏安心了。

“以前光是去普陀,就得坐船、坐车,来回就要一整天,太折腾了。现在在岛上就能看上省城的专家,从家里来回一小时都不到,这就是最实在的惠民啊!”林中苏为“远程会诊”比了个大拇指。

蚂蚁岛居民正在使用共享药房服务

同样享受到海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的,还有受益于“共享药房+药品配送”服务的岛民李师傅,由于蚂蚁岛卫生院没有李师傅所需的治疗慢性肾病的药品,他之前需要出岛前往普陀医院拿药。

“一次拿半个月的量,去一次来回得一天,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还好杜医生和我说有共享药房,现在我只要在家里等药快递上门就好了!”李师傅说。

据了解,2018年,舟山市普陀区组建区域医共体,所有医共体成员都可共享药品目录,加上药品配送服务,实现居民取药无障碍。

动辄出海一个月的渔民们,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医管家”。“他们还叫我们‘管家婆’‘管家公’,说有我们管着他们,让他们的慢病管理也有了规划。”前几年,蚂蚁岛卫生院为更好地服务当地渔民,设立了船头责任医生制度,为该乡112艘渔船配备了“医管家”。每次出海前后,都有对应的全科医生上船,为渔民进行慢病管理,并提供预防保健、健康咨询等服务。

如果岛上突发无法救治的疾病怎么办?这一问题在“岛岛救”系统上线后得到了解决。据悉,定海区中心医院自主研发的“岛岛救”系统,着力打造“海岛15分钟急救圈”,以数字化手段打通海岛居民就诊“最后一公里”。2022年以来,已接海岛急诊呼叫信息20余次,救治24人(含测试),有效提升了海岛急救成功率。

除了“岛岛救”,定海区中心医院还推出了“人人救”系统培训,让更多普通老百姓掌握急救知识,为有需要的身边人提供安全保障。3月29日,定海区中心医院开展了全省“人人救”系统培训的第39期,这也是在舟山当地开展的第9期培训,舟山当地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都可报名参加免费急救培训,通过考试后即可成为急救志愿者。浙江省人民医院下沉专家李刚介绍,目前已有100多名当地居民通过“人人救”成为注册志愿者。“舟山海岛多,舟车劳顿难免耗时,若能为舟山培训一批‘草根’急救员,那很多患者可在黄金急救期实现就地治疗。”李刚说。

“岛岛救”“人人救”“共富方舟”“医管家”……一个个颇具海岛特色的新举措,让海岛居民的生活有了新“医”靠。

精准下沉 提速增效

促进山区海岛县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不平衡特别是山区海岛县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不充分是制约卫生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省卫健委始终将解决卫生健康领域资源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主攻方向,通过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县域医共体改革等举措有效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医疗资源均衡配置。2021年起,省卫健委便围绕“山海”提升工程,加快补齐山区海岛县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短板,切实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提升全省山区海岛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患者在家门口的医院就可以看上省级医院的专家

如何提升?

浙江省卫健委以长效机制为保障,布局医疗资源精准下沉,并以医疗服务为重点,聚焦“3342X”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即做强“三大救治中心”、打造“四大特色专科”、提升“两项能力”及开展“X项自主合作”。

学科联合,做强“三大救治中心”。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推动县域胸痛、卒中、创伤救治中心流程重塑、体系重构,提升县域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和抢救的成功率;数字赋能,做优“三大共享中心”。统筹运用数字技术,重点推进县域影像、病理、检验共享中心建设,进一步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聚焦聚力,打造“四大特色专科”。围绕县域疾病特点和转外就医较多的病种,重点帮扶县级医院临床专科不少于4个,着力提升专科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持续强化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的引领带动作用;注重内涵,提升“两项能力”。提升医院管理软实力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支持创新,开展“X项自主合作”。

此外,省市支援医院还针对山区海岛县实际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双向交流,开展人才培训培养,并运用“互联网+”,推进远程医疗服务。

“共富方舟”可将大型医疗设备送到海岛居民家门口

如今,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已实施近两年,取得了明显成效。记者从省卫健委获悉,2022年,平均每月省市支援医院有438名专家常驻山区海岛县工作,诊疗患者30余万人次,受帮扶县医院综合能力和业务收入有了长足增长。

关键词: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5-2022 热讯印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