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越高越幸福?价值的实现才是幸福的“法宝” 焦点关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依在提古丽·胡拉木(西南科技大学)

随着孔乙己长衫和年轻人就业相关的议题火爆网络,#你觉得工资越高越幸福吗?#这个话题也登上了热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薪水”与“幸福”这两个名词的思考。(4月9日《三联生活周刊》)

“工资越高越幸福”这个概念从金钱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越富有越幸福,这与传统文化上的金钱观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喜欢钱、能赚钱、爱攒钱”可以说是一种较为典型的金钱观,祝贺语“恭喜发财”、谚语“有钱能使鬼推磨”、桌上供奉着的财神爷等均有此意。并且随着历史上商业和贸易的不断发展,安居乐业的思想在中国百姓的心中不断深化,“‘有钱’是为了让自己的幸福生活有一个保障”的观念成为了一种潮流。

同时,这一概念这也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年轻人被莫大的社会压力支配所导致的思潮导向。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也带动人们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大。在压力之下,人们的幸福感与满足感渐渐地被困于消费需求的枷锁中,因此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工资越高就越幸福”这个观念,把自己的幸福感安置在了工资和消费需求之上。但如果“钱财”持续成为当下年轻人获得幸福感的主要途径,那么社会难免会成为被欲望繁荣假象包围的虚幻家园。因此,将“钱财”等同于“幸福”的观念值得警惕。

此外,中国教育文化是促使年轻人秉持金钱至上和把自己的幸福感压在薪水上的直接原因。中国教育文化中不论是课堂教育和家庭教育都习惯把孩子的美好前程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而在大环境下,美好前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能从事一项薪水很高的工作。这种教育观点虽然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与综合考虑,但是容易使孩子养成金钱至上的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青少年易把金钱当作他们人生的奋斗目标,将“取得高薪水工作”作为多年来寒窗苦读的最终目的。如此一来,青少年好似在努力奋斗,其实内心被错误的价值观影响产生的空虚支配,进而焦虑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倍增,这又谈何幸福呢?

笔者认为,工资越高不等于越幸福,个体价值的实现和恰当的满足感才是获得幸福感的根本。生活的富有和精神的富有从来都缺一不可,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仅仅获得了物质层面的富足,并不见得就能拥有幸福生活。对于一些基础欲望,金钱是实现幸福的条件;但对于类似于“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生的思考”“对价值的实现”等高级欲望,仅靠金钱无法满足,自我的提升才是收获幸福的“法宝”。

因此,要提高个人的幸福感,就要降低由“钱”引发的焦虑感。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上的“美好前程观念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钱财管和价值观。其次,社会需要通过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来缓解就业问题,降低年轻人的就业焦虑。最后,年轻人需要摒弃金钱之上的观念,降低自己的满足感,以个人对周围或社会价值的实现和恰当的满足感为自己的幸福感撑腰。

关键词: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5-2022 热讯印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