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71岁的朱元璋病逝。据说,朱元璋的四子朱棣,曾说出了这样的一个秘密,朱元璋毙于自残!虽这一说法至今未被证实,但却证实了朱棣曾经的说法。毕竟朱元璋是赤手空拳,苦哈哈起家的,从得了大权,做了皇帝之后,害了高度的紧张病、猜疑病、恐惧病,体力、精神交互影响,“忧危积心”致性情大变,不是没有可能。其实,有这样的表现也是与他的一生“角色”变换有关。
早年食不果腹
作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草根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早年过的是衣食不足的穷苦生活,从小他就给地主放牛,全家兢兢业业,没日没夜的干活,只是为了混口饱饭吃,但这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相关资料图)
在当时,除自身而外,父母、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以及几个堂房兄弟,都在乱世中接连病逝。
在17岁那年,朱元璋为了吃饱饭,来到皇觉寺出家为僧。但命运和朱元璋开了一个玩笑,他出家为僧是为了吃饱饭,但入寺还不到两个月,皇觉寺就遣散了,让他们外出化缘谋生,朱元璋又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在外流浪多年,朱元璋遇到了自己小时候放牛结识的玩伴汤和,在汤和的引荐下,他加入了郭子兴的队伍。这时朱元璋已经25岁,刚加入义军的时候,仅是一个小卒。
但朱元璋的智力极高,长于计谋,看得远,见得大处,当机立断,不自以为是。在几次小规模的战役中发挥超常的军事才能,受到郭子兴的重视,很快升为了义军的九夫长。
后来,郭子兴觉得朱元璋气宇非凡,便把义女马氏许配给朱元璋为妻,就是后来的马皇后。
朱元璋很擅长收买人心,打仗的时候身先士卒,偶有赏赐都分给手下的弟兄,所以在部队的威望越来越高。郭子兴父子死后,28岁的朱元璋被任命为这支义军的领袖。
朱元璋深谙民间疾苦,特别懂得粮食生产对于百姓的重要性,所以他很重视农业生产,开始开垦农田,用粮食收成代替俸禄。
在当时其他队伍的义军还为粮草发愁,靠压榨百姓获取粮草的时候,朱元璋已经靠耕种自给自足了,从不压榨百姓,这样一来,在民众心中好感度很高。
其实,朱元璋生在天下大乱的年头,被迫投军,原不过是为了活命,没想过要争天下霸主。
但到渡江以后,看这一群拥兵割据,称王称帝的,打家劫舍,全不成材料。
所以让他有着强烈出人头地的渴望,他开始采纳了谋士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在元末乱象丛生的局面中休养生息,等待时机,也挣出一番基业。
中年忧危积心
40岁那年,朱元璋开始北上挑战元朝统治,一路上披荆斩棘,仅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就打到了山东地界。
元朝末年,人君安逸享受,臣下跋扈腐化,早已没有战斗力,大帅徐达一鼓作气就攻破就大都,结束了97年元朝统治,朱元璋登基称帝。
得了大权后,朱元璋把全副精力放在处理事务,防备假想敌人上。大大小小的事务,一定亲自办理,天不亮就起床办公,一直到深夜,没有休息,也没有假期,更谈不到调剂精神的娱乐。
因为照习惯,一切事务处理,臣僚建议,都用书面的奏章,成天成年看奏章,有时也难免感觉厌倦,尤其是卖弄学问经济、冗长不中肯的报告。
平均每天要看或听两百多件报告,要处理四百多件事。朱元璋虽然精力过人,拼着命干,但到底是上了年纪的人,有点儿觉得吃力了。
到朱文正被杀后,诸子幼弱,基业还未稳定,孤零零一个人,高高在上,找遍周围,没有一个人可以寄托心腹的,得撑持着,时刻警戒着,提心吊胆,不让别人暗算,所以害了高度的紧张病、猜疑病。
体力消耗之外,加上高度紧张和不安,便有了心跳的病症,时发高热病,作怪梦,平时喜怒无常,暴怒到失常态。性格变得更加残酷、横暴,为一句话、一个字就打人、杀戮,用许多种离奇的刑罚来折磨人。
古人说“相由心生”是有科学依据的,阴险之人就是丑,光明之人就是美。据说,朱元璋中晚年时,相貌很不体面,面相难看,一脸凶相。曾找了许多画工,画像十分逼真,总不合意。
后来有一个聪明人画的像,将他画出一脸和气,充满了慈祥的样子,这才对了窍,传写了多本,分赐给诸王。这两种不同的画像,到现在都有传本。
晚年的悲哀
可惊的是父亲虽然性格横暴,但儿子朱标却忠厚仁慈,有点像汉惠帝,生性聪颖,还尽心受教。
朱元璋年五十岁的时候,精力有点不济事了,便让大儿子来帮忙,裁决普通政务,一来是分劳,二来也是训练这下一代皇帝办事的能力,指望太子是汉文帝,不是汉惠帝。
可惜,父子俩性格正好相反,一个严酷,一个宽大,所以怕后代镇不住那些能攻善守的武将,索性自己动手,大兴党狱,杀尽了所有看不顺眼的文武百官,还杀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斩除荆棘,铺平道路,好让儿子做现成皇帝。
好不容易皇太子的学业和政治都够满意后,以为托付对了人,这份产业牢靠稳当,放得下心了,却又生出意外,太子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病死。
六十五岁的朱元璋受了这致命的打击,所以将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到了自己的长孙朱允炆身上。
太子死后,立太子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此时,他才十六岁。祖父虽然也让跟着办事,终是替他发愁,因为皇太孙的性格极像他的父亲,年纪又小,没经过训练怕他挑不下这副担子,诸将大臣将来会不服调度。
只好又动辣手,借题大批杀功臣,杀的将帅一空,连傅友德、冯胜那样仅存的开国元勋,说不出一丝道理,也顺手杀了。想着小孙子不会有人来作难,做祖父的算是用尽心血了。
可惜这一番心思都白用了,燕王雄武有野心,早就不服朱元璋的安排,朱元璋没死之前,算是没有闹出大花样。
公元1398年,朱元璋因病离世。正史的记载是因病离世的,前文也提过,朱元璋的四子朱棣曾说毙于自残!
有资料记载,朱元璋晚年,因忧危积心,喜怒无常,导致身体虚弱,双眼也失了明,看不见的他,因过度焦躁绝食而终,这一说法至今未被证实,但却证实了朱棣曾经的说法。
而且,朱元璋的遗嘱里有一段话,证实了他晚年确实在恐慌猜疑中过日子,他曾说:朕膺天命三十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即位不久,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援引祖训,以靖难为名。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叔侄相斗,朱棣篡位自立,最终朱允炆败下阵,朱棣为明成祖。
朱元璋费尽心思杀光所有存在的危险都杀光,以为孙子朱允炆的皇位稳固,没人来抢了,但却忽视了野心勃勃的儿子燕王朱棣。
写到最后
朱元璋,一生刑于严,但英明一世。要说论及胸襟、气度,朱元璋则明显不及了出身大家的皇帝,有开明和包容的贵族心态,而他小农意识强烈,同刘邦一样,身上有难以去除的痞气、戾气。虽说晚年杀功臣罪名,但若论战略及战术方面皆无可指摘,且一生无败笔,可谓少有的军事家和用兵奇才。
而客观地说,以历史功绩而论,朱元璋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比较,确实是难分上下的。不说什么功绩,至少所谓的大一统的文治武功,朱元璋是毫不逊色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