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年营收超7000亿,背后是粮食暗战? 天天看热讯

中国粮食供给充足、价格稳定,是因为有这样一众中企在保卫粮食安全。

近日,中粮集团官网显示,2022年度,集团整体营业总收入7414亿元,利润总额229亿元,营收首次突破7000亿元。

几乎在同时,中粮集团在西安与哈萨克斯坦农业部签署合作协议,哈萨克斯坦以小麦出口闻名,中粮集团和其签署的合作协议也是以农产品贸易深化合作。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中国几千年来粮食是可以自给自足的,在工业化进程中,为何成为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资料图)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粮食进口量1.4687亿吨,进口粮食总金额为826.459亿美元,而2021年进口的粮食总量则高达创纪录的1.6454亿吨。随着外部环境的微妙变化,粮食安全问题也引发诸多关注,中粮集团的一举一动都牵动亿万人的目光。

粮食是所有经济发展的基础,基辛格在1970年代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国家;而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人类。如今世界粮食市场基本被四大粮商垄断,中国粮食问题目前之所以安全,是因为有中企在奋力保卫。

中粮有多强?

截至2021年底,中粮集团拥有超过3100万吨的仓储和9000万吨的年处理能力。2021年中粮集团营收超6600亿元,利润总额超230亿元,国内农粮业务经营量突破1亿吨。

中粮集团的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和全球四分之一以上消费者的餐桌联系在一起。全球有十分之一的农民与中粮集团直接合作,除了采购农产品,中粮集团还提供资金、管理、信息、技术、金融等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甚至成为生产的组织者。

这基本和中国粮食总产量的国际地位相吻合。以2017年为例,该年全球粮食产量为26.2亿吨,中国粮食产量达6.18亿吨,是粮食产量最高的国家,占比约为全球的23%,产量第二高的国家是美国,总产量为5亿吨,但因为人口基数不高,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目前中粮集团旗下拥有16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中国食品、中粮糖业、中粮工科、中粮包装、中粮科技、大悦城、蒙牛乳业、大悦城地产、酒鬼酒等知名企业,业务涉及食品、金融、地产等若干方面,以6月26日最新市值计算,中粮集团旗下1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2600亿元。

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粮食企业,营收和总资产均位列世界粮企第一,其中50%以上的营收来自海外市场,覆盖全球主要粮食产区的粮油设施布局,在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等产区实现了深入布局,并在巴西、阿根廷、美国、罗马尼亚和澳大利亚等全球主要粮食产区设立物流中转基地。

以阿根廷为例,中粮是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地区最大的粮食出口商,在阿根廷有4家粮油加工厂,8家粮食仓储基地,2个自有及租赁码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粮食产业链。这些不仅是经济行为也是粮食战略行为,保障着国人粮食安全。

粮食缺口并非口粮

中国是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不管是以粮食储备战略目的还是市场消费需求等原因,自2014年,中国就正式成为全球第一粮食进口国,且粮食进口数量遥遥领先。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预测,2025年中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

报告发布后,引发了社会热议,不少民众开始担忧未来中国粮食无法自给自足。但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在谷物自给率上超过95%,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规定的国际安全标准为各国家谷物,稻米,玉米等主要粮食种类的自给率达到90%,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那么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则为82.3%左右。虽然未能百分百自给,但总体缺口也并不大,尤其是国人常食用的稻谷、小麦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杜志雄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粮食缺口并非口粮。缺口主要集中在大豆等经济作物,是为了满足国内畜牧业以及榨油等工业需求。2019年大豆进口8851万吨,接近2019全年粮食进口总量的70%。近两年中国大豆需求量每年超过1.1亿吨,其中90%的大豆需要进口。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提供豆粕饲料,大豆缺口对口粮消费的影响非常有限,对口粮安全构成不了冲击的威胁。

同时有业内人士分析,中国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贸易来补缺剩下的这17.7%的粮食缺口。“在中国可以从跟其他国家进行交易,从而赚取自己短缺的产品这方面来看,我认为中国暂时不会出现粮食供应短缺的问题。尤其是有中粮这样的企业为保障。”

谁在保卫我们的粮食安全?

很多人以为我们所处的是和平的年代,但现在的战争已经与我们印象的战争不一样了,粮食战争的杀伤性不亚于硝烟滚滚的传统战争。尤其是世界环境日益复杂,粮食问题一直被视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全球四大粮商中有ADM、邦吉、嘉吉三家是美国企业,另一家路易达孚虽是法国企业,但是也有美国背景。而这四大粮商掌握全球80%以上的粮食交易,也一度造成了中国粮食被“卡脖子”的险境。

英国《卫报》曾经在报道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你活着,就无法逃脱这四大巨头!”,中国和四大粮商的第一战中就吃了大亏,1994年以前,中国大豆不仅能够自给还能少量出口,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对肉类的需求增加,中国逐渐成为进口大豆的国家。四大粮商和中国的第一战就集中在大豆上。

2003年,四大粮商联手做空中国大豆市场。短短半年,大豆价格翻了一倍。其中有美国农业部的推波助澜,在2004年发布了大豆减产报告,直接将大豆价格推上高点。当时中国粮油企业认为大豆价格会持续上升,于是大量采购美国大豆,结果市场上又突然出现大豆储备过剩的消息,消息一出,大豆价格很快就暴跌了一半。受此影响国内的大豆价格也一样暴跌,很多豆农巨亏。有数据显示,当时中国每进口一百万吨的大豆就会导致约130万农民不得不放弃种植大豆。加上不断亏损,导致更多豆农放弃种植大豆,更造成中国大豆的短缺。

在四大粮商的处心积虑下,当时中国1000多家榨油企业破产,超过八成被四大粮商低价收购,从原料加工到生产,四大粮商掌握了中国上下游整个产业链的绝对控制权和定价权。这一战四大粮商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还一举控制了中国众多的大豆企业,成功打开了中国的粮食市场。

在大豆上尝到甜头的四大粮商下一个目标是中国的小麦和玉米,而这两种粮食都是中国的主粮。2006年,四大粮商用惯用手法,将国际小麦价格涨了3.4倍,玉米涨了3.2倍。中国小麦价格也被带动,从1400元/吨涨到了2000元/吨,玉米从1200元/吨涨到了1800元/吨。虽然相比国际涨幅波动不大,却在市场造成了恐慌。

如果任由四大粮商的肆意妄为,中国的小麦和玉米产业将重蹈几年前大豆的覆辙。只是这次四大粮商的算盘落空了,关键时刻,中粮和中储粮站了出来。为了控制小麦和玉米的价格,中储粮平价抛售国家储备粮,稳定供需,平稳粮价。

财大气粗的四大粮商坚持“你抛我收”的策略,开始高价抢购中粮抛售的储备粮。试图造成供不应求的假象,想以此来炒高粮价。但让四大粮商没想到的是,中储粮联合中粮果断应战,四大粮商敢收,就一直抛。中储粮和中粮的储备粮像是源源不尽,甚至在四大粮商几乎掏空家底的情况下,手中积压的粮食已经无力消化。中储粮还在高调宣布手中有一亿吨储备粮。最终四大粮商无力再战,全球粮价大跌,四大粮商损失惨重,亏损上千亿美元,而中储粮和中粮趁国际粮价大跌,从大卖家转身变成大买家,购买了大量的粮食作为储备粮。

此一战,中粮和中储粮一战成名,四大粮商再不敢做空中国粮食市场。经过这次事件,国家也更加重视粮食安全问题,8年后中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并释放4000万亩耕地种植大豆,降低了对进口大豆的依赖。2016年,国内资本抢回了中国榨油加工企业的控制权,外资控股由原来的85%降至30%。

营收全球第二

中粮在和四大粮商的对抗中不仅捍卫了中国粮食安全,也为中粮赢得一片赞誉。中粮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22年中粮总营收7414 亿元,利润总额229亿元,自2019年以来,中粮集团已经实现连续四年的营收高速增长。

这个规模和四大粮商相比如何?中粮集团2022年总营收7414亿元,以当时汇率计算约1041.5亿美元,同期,四大粮商的营收分别为嘉吉1650亿美元、ADM为1018亿美元、邦吉为672亿美元和路易达孚的599亿美元。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粮的营收规模比四大粮仓中的三家要高,中粮营收仅次于嘉吉。

如今中粮旗下有众多知名品牌,比如福临门、长城葡萄酒、蒙牛、孔乙己等诸多“国民品牌”,在深耕国内粮食产业之余,中粮已在全球农粮主产区和亚洲新兴市场间建立起稳定的粮食走廊,积极开展谷物、油脂、食糖、棉花、肉类、乳品等大宗农产品采购、储存、加工、运输和贸易,已建立起连接东南亚、远东、南北美洲、澳大利亚、黑海等世界粮食主产销区的通道网络。

因中粮旗下上市公司众多,本期仅以中粮食品和中粮糖业的2022年业绩数据为例分析。2022年中粮食品总营收209.7亿元,同比增长5.98%,归母净利润6.598亿元,同比增长15.27%。中粮糖业总营收264.4亿元,同比增长5.08%,归母净利润7.437亿元,同比增长41.34%。通过两家公司的财报数据可以发现。两家的营收增幅均为6%以下,但归母净利润增幅明显高于营收增幅。

尤其中粮糖业在营收增长5.08%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增幅却高达41.34%。其中毛利率在创下近三年新低的情况下,净利率却有大幅提升。近三年中粮糖业的毛利率分别为13.05%、10.35%和9.17%,相比2020年,毛利率下跌了近4个百分点。但在净利率方面,却由2020年的2.64%提升至2022年的2.96%,提升了0.32个百分点,更是比2021年的2.13%提升了0.83个百分点。这一降一升,说明中粮糖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在2023年一季度,中粮糖业的毛利率一下提升至12.58%,提升了3.41个百分点,而净利率更是几乎翻倍,5.82%的净利率创近期新高。

以上仅以中粮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的业绩来说明中粮的发展趋势,但中粮顾名思义还是以农粮业务为业务核心。2022年中粮全球粮食经营量近1.6亿吨,相关业务营收超过5000亿元。贡献了中粮近八成的净利润。

粮油界最大IPO

为实施战略规划,中国粮油在2020年港股退市,在2020年11月将“福临门”注册为“中粮福临门”,并在2021年将中粮国际、中国粮油等优质农粮资产注入中粮福临门,将中粮福临门的食品加工及品牌销售业务扩充为米面食品、食用油、啤酒麦芽和饲料原料,其全球农粮供应链业务的主要产品包括大豆、玉米、小麦等粮油商品,棉花、咖啡、食糖等软商品,以及物流运输等供应链支持服务。

目前,中粮福临门国内油料加工量、稻谷加工量第一,小麦加工量第三,品牌米面油综合销量第二,主要产品加工产能及市场份额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海外,成为阿根廷第一大粮油出口商,巴西第一大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商,黑海地区排名前列的出口商。

2023年2月,中粮福临门再次募资210亿元,引入中投公司、淡马锡、中国人寿资管、中远海控等投资方,但中粮依然是实控人,持股约70%。引入210亿元后,中粮福临门有望成为中国粮油界最大的IPO,同时成为中粮旗下第17家上市公司。

中国人的饭碗要始终端在自己的手上,以中粮为代表的企业成为中国口粮的守护者,有这样的企业在,中国人就不惧“粮食战争”。

文丨BT财经 梦萧

关键词: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5-2022 热讯印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